来源: 雅昌艺术网 时间:2007-5-29
日前结束的由中央美术学院和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史学教育年会筹备委员会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承办的首届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史学教育年会,以它严肃而热情的学术气氛吸引了美术界诸多学者,全国近20所高等艺术院校和研究机构代表参与了本次大会的研讨。经过两天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表示,这样一次具有国际水准的美术史论学术会议,必将推动中国美术史学科的全速发展,为新时期的美术史学建立一个机制规范、先进的研讨范本,从而实质性地树立美术史学科的历史地位。
主办方中央美术学院为中国美术史学界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而活跃的美术史学交流平台,应该说这是一次充满了激情与想象力的学术会议,是一次新颖与令人鼓舞的研讨会。在两天紧张而严肃的学术会议日程中,学者们所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热情,反映出美术史学界多元而深入的思考、卓然而严谨的学术活力。
美术史学科空前活跃,国际水准学术会议以开阔的学术气氛让人喜悦
美术史学界前辈邵大箴、水天中、郎绍君、薛永年、薄松年、王镛、钟涵、李树声、李松涛、聂崇正、袁宝林等都亲临会场。而因身体原因没有到场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学家王伯敏先生托人捎来信函,对青年一代美术史学家寄予厚望,并期待这次具有国际性水准的会议推出更优秀的学术成果。南京艺术学院的林树中先生也托人代言鼓励青年学者脚踏实地,摒弃浮躁之气,进一步发展学科建设。最引人注目的是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学家李浴先生,他托人为大会带来了3分钟影像资料,并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治史经验,告诉青年人,美术史也要注重专门分类研究,且注重文献基础。邵大箴先生认为今天的美术史研究已经比过去有了更好的研究条件,史学资料也越来越丰富,对美术史考古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美术史的发展研究。
尚在病中的82岁高龄的金维诺先生,提交了论文,委托贺西林教授代为宣读。金维诺先生的论文《考古发现、文物鉴定与美术史研究》,指出考古发现对美术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邵大箴先生的《历史的原来面貌和美术史写作》一文更进一步强调美术史的写作要注重掌握历史的真实情况,对当时的文化、政治要深入了解。郎绍君先生的论文《对鉴赏力教育的一点反思》则对现在美术教育极度缺乏博物馆教育,缺乏真正的艺术珍品鉴赏教育提出思考。这一点正是现在高等美术教育所缺失的。会上,郎绍君先生不仅提交了论文,还积极地对其他青年学者的论文表示关注,对他们的话题也提出讨论。
而75岁的美术史学家薄松年教授非常激动地指出,青年学者张鹏的研讨方向即对于中国寺观庙堂的绘画雕塑的研究是极其迫切与必须的,而无论围绕中国寺观庙堂的民俗学、宗教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最终一定要落实到美术学研究的根基上,这样才能最终到达我们的研究目的。
青年学者敢于挑战以往历史写作,以客观真实的学术态度治史
令人惊喜的是,参加本次美术学年会的青年学者们表现出不俗的学术业绩。他们不仅有着鲜明的学术观点,而且有着自己的方法论。他们的方法不是虚空泛论,而是以图像、归类、比较等多重的研究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令人信服。
其中华南师范大学的颜勇的《西学语境中的传统画论:以“墨分五色”的二三种现代诠释为例》的论文受到与会者的赞同,颜勇在对墨彩的分析中,大量引用中西美学的比较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上海博物馆李维琨先生很赞赏颜勇的观点和研究方法,认为青年人这种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值得鼓励。
而青年学者华天雪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勇气,她的论文《遮蔽的形成——从徐悲鸿研究谈及方法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打破过去历史中对徐悲鸿先生的描述。从客观真实的角度,研究作为学者、画家的徐悲鸿的真实的一面,而不是只注意作为旗帜、作为偶像的一面,从而引发了本次美术学年会讨论最精彩的一幕。正因为华天雪的研究对象相对敏感,又处于很近的历史时期,了解徐悲鸿的人和研究徐悲鸿的史料非常之多,对华天雪来说即有帮助又有挑战,怎样以一个非常客观的学术态度,完成这样一个人物的研究,是华天雪受到瞩目的重要原因,这也正好印证了邵大箴先生在《历史的原来面貌和美术史写作》提出的“历史真实在美术史写作中不能忽略”的重要作用。中央民族大学吴雪杉的论文《清初“四僧”与历史书写——民国时期美术史的一个考察》完全从一个新角度来尝试梳理美术史中的从未梳理的美术学词语,进而找到一种新的历史解释。这样的创新而多元的治史思路,让我们看到青年人不畏困难、不拘老路的新的研究方式。
美术史研究方法发生深刻而潜在的变化,呈现出多元不拘老路的新的研究方式
本次美术史学年会通过数十篇论文,围绕美术史论界的一些宏观或具体的学术问题,不同程度地推出了新的研究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引发了多元化的学术讨论和反思。研究和讨论的领域相当广泛,有些论题触及了学术前沿的相关命题。发表论文的学者以中青年美术史论工作者为主,反映了中国的美术史学界新老交替、承前启后的具体情境和发展趋势。
正如尹吉男先生的最后总结:本次年会所透示出来的学术理念是非常明显的,学者们要求通过相对客观、相对求实的学术态度重述被历史习见和政治偏见所遮蔽的历史现象和历史言说。在孔令伟、颜勇、邵大箴、杭春晓、华天雪、吴雪杉、邹建林、张长虹等学者的论文中可以体察出这样的努力。这些文章不单纯是对过去艺术史写作的简单的反拨或所谓平反昭雪,而是能够在现象中提出新的问题,通过相对客观的研究来反思以往的学术方法,以及以往的非学术的方法所导致的问题。宋晓霞、李维琨、黄厚明、耿幼壮、朱青生、杨爱国、张坚、谭天等学者更注重当代学术研究中的知识概念和研究方法的问题,以及当代的历史写作中的学术问题。李军、邵亦杨、陈平、张鹏等学者展示了另一种审视与思考的方式,并尝试一种有效的解释。
通过学者们积极活跃的史学研究,本次年会也预示着美术史学的研究方法已经发生潜在的变化,从学者们丰富而充实的方法论表现出来的研究成果,不仅观点新颖,而且方法也多元巧妙且缜密。体现出美术史学界新的价值观,告诉大家美术史学学者们在这样的事实关系中选择了什么。这自然是相当艰巨的工作。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意识形态式的否定与批判,而在于用有效的方法从历史文本和图像中获得新的认识。
尹吉男先生这样精彩比喻:“本次会议从时间上充分解构了以往会议古典的从容和飘逸。”的确,这次美术学年会每一个细节都是承袭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标准,年会采用国际通行的方式进行,以提交论文取得正式参加会议资格,交流分为正式发言和自由交流两种形式;评论员点评与自由交流时间也严格控制。
本次美术史学的教育年会也对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史学教育年会的章程和规则进行了讨论,从而使本年会能在一个制度健全、机制有效的基础上,推进美术史论学科的发展。通过本届年会的召开可以预见,美术史论将迎来学科建设的空前盛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