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萧勤画展

荣源——萧勤七十回顾展(1955—2005)

赞助《荣源——萧勤七十回顾展(1955—2005)》

台湾著名画家萧勤以对现代艺术运动的热诚和执着,为推动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为中国现代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展作为2006“意大利年”的展览之一,于2006年5月20日-6月2日于中国美术馆举行,由中国美术馆、台湾大未来画廊主办,意大利对外贸易部及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赞助。

荣源——萧勤七十回顾展

展览时间:2006.05.20-06.02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4、6号展厅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大未来画廊

赞助单位:意大利对外贸易部、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

此次展览共展出台湾著名画家萧勤50年间的作品84件,集中反映了萧勤的艺术成就和艺术探索的心路历程。

萧勤是20世纪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萧友梅之子,自幼蒙养家学,有良好的艺术秉赋。1955年,萧勤从台北师范艺师科(今台北师院)毕业,和台湾画坛一批青年画友创办了“东方画会”,开始了他走向现代绘画的旅程。

对于生在大陆、学习在台湾、后旅居欧洲、现在又定居在意大利及台湾的萧勤来说,他的人生与艺术道路具有跨时空与跨文化的特点,因此,这个展览就不仅提供了欣赏他艺术特色的机会,也促使人们从他的艺术方式中领略他艺术创造的文化价值。

20世纪人类文化上的最重要的现象莫过于东西方两种艺术观念与造型体系的交汇碰撞,由此激荡起艺坛的时代波澜,也考量着东方艺术家的文化识度与践行方式。萧勤历游欧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规律深察洞悉,在绘画创作上趋于抽象风格,他的抽象型态绘画得益于对形式结构的理性经营,更倚借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使得东方文化意蕴与西方艺术理路有机融合,自成一家面貌,在国际艺坛奠定了名声。

大艺术家的作品终究是丰富的文化情怀的自然表露,萧勤的创作就是这样。在他的宽阔的文化视野中,对自然生命的观照往往是他创作的真正动机。在他的许多作品后面,都有一段深切的慕悦怀想,一种感慨人生的叹喟,一个触动心灵的故事……。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评论道:他艺术成熟期以来的作品的最大特质是表达了直觉与冥想相生相发的宇宙生命意识。旷古茫茫、无始无终的时空心理,万物悠悠、我身靡托的忧患意识,构成了意念与意象浑然、人生际遇与天宇风云同构的境界。只有具备深沉的文化情结,才会通达这样的境界。他的艺术语言既有无意识的色彩甩滴,又有理性严谨的建构,是自我心理与大千世界对话的印记。他画面上的色彩极为纯净与明亮,仿佛来自无染的澄明世界,从中散发出来的光芒如同灵光粲然,既是物理之光、物质之光,更是人文之光、精神之光。 

萧勤给与中国现代美术史的意义不仅是对台湾现代美术运动的推动与影响,而且是在“中国美术现代化运动”的时代课题下,为中国传统的思想与媒材的当代表现,找到了一个新的结合与呈现的方式;在现代艺术的国际舞台上,提供了一个东方人特有的观点与形貌。然而,更重要的是,他透过艺术展现了一个敏锐的心灵,在孤寂漫漫的宇宙逆旅中,独特的领悟与因应态度,值得所有对生命有所思索的人们共同了解、认识与珍惜。萧勤以对现代艺术运动的热诚和执着,为推动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为中国现代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荣源——萧勤七十回顾展”于“意大利年”在中国举办之际展出,也体现了中意两国文化的深入交流。展览名为“荣源”,象征着萧勤的艺术在文化精神上归返故土,与中华文化之源相接相汇。

艺术家简介:

萧勤,原籍广东省中山县,一九三五年生于上海,一九四九年随姑父母至台湾,一九五六年以留学生身分,离台赴西班牙;之后转往意大利、纽约,创作、教学,前后四十年;一九九六年回到台湾,任教台南艺术学院,二○○五年自该校退休,获聘荣誉教授;同年并获得意大利总统颁赠「团结之星」(Star of Solidarity)骑士勋章。

这位五岁丧父、十岁丧母,十四岁前往台湾、廿一去了欧洲,四十年后回到台湾,也重新踏上中国土地的艺术家,七十年来,凭着他永不绝望的斗志,在生命的逆旅中,透过缜密的思考、敏锐的心灵,和丰盛的作品,传达了一个宇宙过客,对这无垠时空与生命旅程,最隐密而珍贵的体验和呈现。

萧勤的人生与艺术

70年前的1955年,萧勤先生毕业于台北师范艺师科(今台北师院)。这一年的10月,萧勤先生在报考“中西文化经济协会”举办的“西班牙语文讲习会”的76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西班牙政府提供的奖学金。此后的除夕,萧勤先生和他的画友们通过决议将未来的画会定名“东方画会”。或许是基于上述的诸多原因,萧勤先生将他的艺术履痕的起点定在了这一年。因此,为了这个跨越50年的艺术的回顾,也为了经历70年的人生的回顾,就有了“荣源——萧勤七十回顾展1955—2005”。该展由中国美术馆主办,于5月20至6月2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共展出萧勤先生50年间的作品84件。

萧勤先生出生于艺术之家。其父萧友梅(1884-1940)先生是中国现代音乐最重要的启蒙者,国立音乐院(后改上海音专,即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萧勤先生虽然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但5岁丧父、10岁丧母,表现出了童年的家庭不幸。可是,他在14岁到台湾后,却有幸得到了中国现代艺术第一代干将李仲生先生的启蒙,同时又受到了良好的学院教育,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1956年夏天,萧勤先生留学西班牙而离开台湾,成为日后推动台湾现代绘画运动的诸健将中第一位出国的画家。

1957年,在台湾现代绘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月”和“东方”画展相继举行,此后,引发了台湾画坛上的巨大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激烈争论。萧勤先生作为“东方画会”的创始成员与主力会员,对于推动台湾50年代的现代美术运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李仲生的影响下,萧勤先生坚信现代艺术终究要走向世界性,但其基础,则必须从民族性出发。因此,他在首届“东方画展”的出品中就以“国剧”人物系列表达了他对于艺术的基本认知。1958年底,他重新从中国文字结构的美感中,去意识形而上的成份,创作出一系列的作品,开始建立起了自我的艺术面貌。这一由冲动的直觉转入深沉的内省,可以视为萧勤先生艺术发展的一个坐标。

1959年,萧勤先生在此前一年的意大利之旅后正式迁居米兰,由此开始了他的一个新的艺术探索旅程,直至1976年。其间萧勤先生于1967年至1972年旅居纽约5年。这一时期,萧勤结束了在抽象形式中寻找形而上意义的努力,他一方面尝试在道家的思想中建立自我的观点,以作为画面形式的根据;另一方面,他广泛接触许多关于“外层空间”、“内宇宙”、“失去的文明”以及“外星文化”的知识与信息,增加了对艺术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他对印度和中国西藏地区的神秘哲理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诚。他企图从哲学的、静观的、内省的思想层面出发,对未来的理想社会与人生作某种希求及展望。基于这样的思想倾向,萧勤先生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了“神秘主义”的意味,同时,又连接了西方现代艺术中流行的一些思潮。

从美国回到意大利米兰之后,萧勤先生更清楚地看到了“禅”与他内心更自由的本性,感到“禅”能让他更无拘无束地运用内心中的力量来驾驭笔和颜色,使之与心中的力量合一。“禅”所表现出来的生机与泉源,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和新的面貌,自此“禅”基本上成为萧勤先生作品中的新的标签。这一时期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禅与气”的阶段(1976~1983);“宇宙风景”阶段(1983~1988);“回归中的超越”阶段(1989~1995);“新世界的诞生”阶段(1996~2006)。

萧勤先生从1965年离开台湾、1957年在巴塞罗那附近的马达洛市立美术馆举行第一次个展,迄今足迹踏遍了大半个地球。在1976年以前,他曾在西班牙、意大利、瑞士、德国、法国、比利时、美国、南斯拉夫等国的大城市,举行个展约80余次,并参加120余次的重要联展和国际美展;同时,也在欧洲及美国等地,先后举办了30余次“东方画会”的展览,一心将台湾的现代艺术,介绍给国际艺坛。1996年,萧勤先生在旅居海外40年后回到台湾,任教于台南艺术学院,2005年自该校退休,获聘荣誉教授;同年获得意大利总统颁赠“团结之星”(Star of Solidarity)骑士勋章。

萧勤先生给与中国现代美术史的意义不仅是对台湾现代美术运动的推动与影响;而是在“中国美术现代化运动”的时代课题下,为中国传统的思想与媒材的当代表现,找到了一个新的结合与呈现的方式;在现代艺术的国际舞台上,他也提供了一个东方人特有的观点与形貌。然而,更重要的是,他透过艺术展现了一个敏锐的心灵,在孤寂漫漫的宇宙逆旅中,独特的领悟与因应态度,值得所有对生命有所思索的人们共同了解、认识与珍惜。萧勤先生以对现代艺术运动的热诚和执着,为推动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为中国现代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对于萧勤先生来说,去国愈远,时日愈久,对于家国的思愁则更加挥之不去。当这种思绪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或隐或显地流露出来的时候,其画面中所所呈现出来的本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传统,则成为解读他的艺术难以回避的背景。今天,在中国美术馆集中展出他50年来的作品,同样,也可以令观众感受到他对于家国的幽思以及眷念的情怀。

<<返回展览列表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